第一百章
第一百章 (第1/2页)苏小梅好奇地问:“陛下为何如此确定乾隆会离开?”她的声音清脆,带着一丝疑惑。
李清歌缓缓说道:“乾隆虽然喜欢玩乐,但他身为大清之主,心里还是挂念着爱新觉罗氏一族的。之前在扬州时,他态度坚决,但看到我这里已经无路可走,又被战舟的威力所震慑,所以他可能会采取迂回的策略,想从我母亲那里入手。”她的声音平静而坚定,透露出一种成竹在胸的自信。
苏小梅听了,笑道:“陛下真是料事如神,这下我就放心了。愿大炎早日一统天下,让神州大地傲立于世界之巅。”她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。
李清歌淡然回应:“那一天不会太远了,乾隆回京之时,就是我们最终收网的开始。”她的目光眺望着远方,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。
说完,她转头问苏小梅:“所有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吗?”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与询问。
苏小梅连忙回答:“都已经安排好了,我们的人会沿着边陲的地道潜入北方,潜伏在京城里,不久之后,就能摸清王公贵族和大臣们的家底了。”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透露出一种对计划的信心。
李清歌轻轻一笑:“好,等禅让之事尘埃落定,我就下诏抄家,有罪必罚,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人,一个也跑不掉!”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决与正义感。想当年大炎初建时,她就推行土地改革,抄没了许多地主的家产,将土地分给了农民。如今这似乎已经成了她的一个习惯,每当遇到贪官污吏、地主豪强时,她都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。而北方作为清廷的权力中心,那里的贪官污吏、地主豪强比南方更甚,这次她誓要抄个痛快!
……
科举考试结束后,新进士们根据殿试的成绩被分配到各地实习,期满后再正式授予官职。杜若兰作为史上第一位女探花,感激李清歌的知遇之恩,在离开金陵前特意请求见她一面。
那天,天气晴朗,阳光明媚。御花园里的锦鲤池中,各色锦鲤欢快地游弋着,仿佛也在为这美好的一天而欢庆。李清歌身穿一袭明黄色的龙袍,头戴皇冠,威严中透露出一种亲和力。她站在锦鲤池边,微笑着等待着杜若兰的到来。
杜若兰身穿一袭淡绿色的官服,头戴官帽,显得端庄大方。她恭敬地走到李清歌面前,行了一个标准的礼。李清歌侧过身,微笑着说:“杜小姐……哦不,现在应该叫杜爱卿了,恭喜你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探花。”她的声音温和而亲切,透露出一种对杜若兰的赞赏与鼓励。
杜若兰再次拜谢道:“臣能有今日之成就,全靠陛下的栽培。”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感激与敬畏。她知道,自己能够成为女探花,除了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外,更离不开李清歌的赏识与提拔。
李清歌摆摆手说道:“你能有今天的地位,全凭自己的才华和努力,并非因为与我有旧。至于齐志高那个胆敢犯法害命的家伙,我岂能容他逍遥法外?”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坚决与正义感。她知道,齐志高曾经因为嫉妒而陷害过杜若兰,如今已经被她严惩不贷。
稍作停顿后,她又问杜若兰:“潘晓明打算派你去哪里实习?”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关切与询问。
杜若兰回答道:“羊城。”她的声音清晰而坚定。她知道,羊城虽然地处岭南之地,瘴气弥漫,过去常被称为南蛮之地,但那里也是大炎的重要城市之一,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。
李清歌听后,意味深长地说:“岭南之地虽然偏远艰苦,但也是我大炎的领土之一。你作为探花郎去那里实习,虽然看似屈才,但实则是对你的一种锻炼和考验。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困难,取得更好的成绩。”她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对杜若兰的期望与鼓励。她知道,杜若兰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才华的女子,无论在哪里都能够发光发热。
杜若兰笑得温柔,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与坚定,她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力量:“不觉得委屈呢,羊城过去虽非繁华之地,但在我眼中,却如同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,蕴藏着无限可能。粤省以羊城为中心,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,定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枢纽。我学识尚浅,能被陛下派遣到那里历练,实在是莫大的荣幸,也是我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机遇。”
李清歌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,她的目光中充满了对杜若兰的肯定与期待。她轻轻点头,说道:“好!不计较眼前的得失,能耐心等待时机,你的未来不可限量啊。杜若兰,你的胸怀与远见让我十分欣赏,相信你在羊城一定能够大展拳脚,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杜若兰感受到李清歌的信任与鼓励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她诚恳地说:“臣蒙受陛下再造之恩,又给予我仕途上的便利,这份恩情我永生难忘。我定当效仿先贤,以民生为重,以经济为本,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,共同为大炎的繁荣昌盛而努力。”
李清歌笑着回应,她的笑容中充满了温暖与亲切:“你有此等志向,我必不会辜负你。一路保重,期待他日再见时,你已成就非凡,成为我大炎的栋梁之才!”
两人相视一笑,彼此的心意尽在不言中。杜若兰转身踏上了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未来之路,她的背影坚定而决绝,仿佛预示着她将在羊城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再来说说乾隆,他匆匆踏上了回京的路。从金陵返回,一路上都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,路面光滑如镜,即使没有车马相助,行走也如风一般快捷。但一进入北方地界,情况就大不一样了。
北方的路,与金陵的沥青路截然不同。这里黄土飞扬,石子遍地,马车行驶在上面,颠簸得让人难以忍受。乾隆、永琪、尔康等人虽然没吐,但也是苦不堪言,他们的脸色都因为长时间的颠簸而变得苍白。
永琪疑惑地问:“这路怎么跟来的时候不一样?那时没觉得这么颠啊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解和无奈。
纪晓岚坐在马车的一角,他摇了摇头,回答道:“路还是那条路,没变过。只是我们之前习惯了大炎平坦无阻的大道,现在走在这样的路上,所以才会觉得难以适应。”
其实,这不仅仅是稍感不便,简直是难以习惯。马车在黄土上颠簸,每一次震动都仿佛要将人的骨头震散。小燕子和紫薇更是苦不堪言,她们的脸色苍白,紧咬着牙关,仿佛随时都会吐出来。
更糟糕的是,刚进入北方就下起了大雨。雨水如注,倾盆而下,将黄土路冲刷得泥泞不堪。马车在荒野中行驶,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。大家只能困在车里,任由雨水浸透衣衫,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。
雨水打在马车上,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,仿佛要将马车撕裂一般。尔泰为了避雨又急着赶路,一不小心把车开进了坑里。整个马车瞬间失去了平衡,侧翻在地。乾隆、小燕子等人都被甩出了车外,摔在泥泞的地上。
“皇上!”永琪惊呼一声,连忙爬过去将乾隆扶起来。乾隆浑身是泥,狼狈得就像野猪在粪土里打滚一样。他气得脸色铁青,这辈子都没这么狼狈过。
“大炎的水泥、沥青路到底是怎么修的?”乾隆咬牙切齿地问道,他此刻无比怀念大炎的平坦大道。想想大炎的路,再看看大清的路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在大炎,道路平坦宽阔,车马如飞;而在大清,却只能忍受这样的颠簸与泥泞。
“紫薇,我们买的卫生巾放哪儿了?没湿吧?”小燕子想起自己抢购的那些东西,焦急万分。她担心卫生巾受损,以后来月事就没得用了。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慌乱和不安。
紫薇笑着安慰她:“没事,店家看我们买得多,特意送了防水袋给我们。只要不长时间泡在水里,就不会有问题。”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温暖和关切,让小燕子的心稍微安定了一些。
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中,乾隆一行人狼狈不堪。但他们的心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坚定。他们知道,只要回到京城,就能重新拥有那份属于他们的尊贵与荣耀。而这场大雨,也仿佛是在考验他们的意志与决心,让他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。
哎呀,真是太好了!”小燕子松了一口气,那张清秀的脸庞上瞬间绽放出释然的笑容,宛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,明媚而动人。她轻轻地拍了拍胸口,仿佛真的卸下了千斤重担,整个人都变得轻松了许多。小燕子天性活泼好动,身体里似乎总有着无穷无尽的活力,就像有无数只小虫子在爬,一天不动弹就浑身不自在。她那双灵动的大眼睛总是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,仿佛整个世界都等着她去探索。
尤其是每个月那几天,她比旁人更是痛苦难当,肚子疼得仿佛有千万根针在扎,直想撞墙来解脱。那种无助与煎熬,让她每次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。然而,来到金陵后,她偶然间遇到了女性专用的姨妈巾,这可真是帮她逃离了苦海。当她第一次接触到那柔软、舒适的巾儿时,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激。这小小的巾儿,对小燕子来说,就像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一样,给了她无尽的安慰和温暖。她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藏起来,生怕有所损坏。如果她千辛万苦找到的这些巾儿因为下雨而损坏,她肯定会心疼得大哭一场,那种失落与绝望,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。
半夜时分,天空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,鸡犬不宁,闹腾了好一阵。雨水如注,打在马车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,让人心生烦躁。小燕子蜷缩在车厢的一角,双手紧紧抱着那些珍贵的姨妈巾,生怕它们被雨水打湿。尔泰和尔康则在外面忙碌着,试图修好被雨水淋湿的马车。他们的身影在雨幕中若隐若现,显得格外艰难。
直到天快亮了,尔泰他们才终于修好了马车。一行人又踏上了崎岖不平的路途,颠簸了好几天,终于抵达了京城。京城的城门在晨曦中显得低矮又破旧,仿佛诉说着岁月的沧桑。乾隆坐在马车里,透过窗帘的缝隙向外望去,不禁皱起了眉头。他脸上露出了忧虑的神色,心中暗自思量着京城的衰败与南方的繁华之间的差距。
进了城后,乾隆立刻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异味,那是污水横流、臭水沟散发出来的味道。他掀开帘子一看,外面的百姓衣衫褴褛,补丁一块接一块,脸色黯淡无光,面黄肌瘦,看起来十分可怜。他们或蹲或坐,在街角乞讨,或背着沉重的货物,步履蹒跚地行走。而反观那些八旗子弟,却是衣着华丽,骑马游街,逗鸟戏女,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。他们的笑声和欢呼声在街道上回荡,与那些贫苦百姓的唉声叹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乾隆虽然以前也见过这样的场景,但并未太过在意。他知道人分贵贱,百姓贫苦也是常有的事。然而,这次大炎之行,让他看到了南方百姓,特别是金陵的百姓们安居乐业、眼神明亮、充满朝气的样子。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,生活富足而安逸。相比之下,京城的繁华与金陵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。乾隆的心中不由得产生了不平之感,他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国家也变得如此强盛。
乾隆虽然自诩为康乾盛世的明君,认为自己千古难有,但与大炎的女王李清歌相比,他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。李清歌那睿智、果敢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浮现,她的治国理念和政策让他深感敬佩。乾隆意识到,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。
纪晓岚看到乾隆神色恍惚,似乎在思考什么,便轻声问道:“皇上,要不要召集各旗主来迎接您?”乾隆沉吟了一会儿,摇了摇头说:“不用了,直接进城吧。”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种疲惫和无奈,仿佛对这一切都已经看淡了。
以前乾隆出行总是喜欢炫耀排场,让百官接驾、百姓跪迎。但现在他却觉得颜面扫地,已经没有了那样的心思。他深深地叹了口气,目光透过窗帘望向远方,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。
他还特别叮嘱纪晓岚:“大炎的事情要秘而不宣,以防引起混乱。”纪晓岚严肃地应声道:“臣遵旨!”他深知大炎的强盛、百姓的安乐和国家的昌盛都是大清所无法比拟的。如果北方的百姓知道了南方的美好生活,一定会心生不满和异心,纷纷要求大炎女王来治理。到时候不用大炎动手,大清就会自己崩溃瓦解了。这样的大事关乎大清的存亡安危,纪晓岚怎么敢轻易泄露出去呢?
于是这一行人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南下又归来,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。他们仿佛是一群过客,匆匆而来,又匆匆而去。乾隆回到紫禁城后,稍微休息了一下,换了身衣服,就立即赶往坤宁宫去看望皇后了。他心中牵挂着皇后,想知道她是否安好,同时也想和她分享这次南行的所见所闻。
坤宁宫内,皇后正静静地坐在窗前,手中拿着一本书,却并未翻阅。她的眼神空洞而迷茫,仿佛在想着什么心事。乾隆轻轻地走进屋内,看到皇后的样子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惜之情。他走到皇后身边,轻轻地握住她的手,温柔地问道:“皇后,你怎么了?是不是有什么心事?”
皇后抬起头,看到乾隆回来了,脸上露出一丝惊喜。她微微一笑,说道:“皇上,你回来了?臣妾没事,只是有些想念你。”她的声音温柔而细腻,宛如春风拂面。
乾隆听了皇后的话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他紧紧地握住皇后的手,说道:“我也想你了,皇后。这次南行,我见识到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事物,也明白了很多道理。我觉得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地治理国家,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。”
皇后听了乾隆的话,眼中闪过一丝赞赏。她轻轻地依偎在乾隆的怀里,说道:“皇上,臣妾相信你一定能够做到的。臣妾会一直陪在你身边,支持你、帮助你。”
两人就这样静静地相拥在一起,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。窗外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他们身上,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。在这个温馨而宁静的时刻,他们仿佛忘记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,只剩下彼此的心跳和呼吸声在耳边回荡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