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七五 传胪大典
二七五 传胪大典 (第1/2页)……
安平帝微笑点头。
本次殿试策题是他精心挑选的,为的就是能发现其中的人才,若有人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,他不介意格外提拔重用。
满怀期待的,安平帝郑重拿过最上面的第一篇,按理来说,这就是读卷官推荐上来的头名状元卷,上面清一色的读卷官亲笔评,一等。
文章果然妙笔生花,花团锦簇,文笔非凡。
但是……
并非安平帝想要的。
紧接着,安平帝又看向下面第二份。
也是歌功颂德,文章浮夸的很,并没有什么实际作用。
果然是期望越大,失望越大。
看来自己想的有些过于简单了,满朝文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,指望一介书生解决,不是开玩笑么?
前两都这样,下面还能有什么好的呢?安平帝几乎都不再抱有什么希望,随意拿起第三篇看了看。
“咦。”
有些意思了。
可能是经历了前两篇的失望,这一篇虽然也没有十分符合安平帝的心意,但总算是有了一点有用的东西,没有整篇夸夸其谈歌功颂德。
“生之者众,食之者少,国恒久矣。”
说得好!
可现在朕的江山生之者少,食之者众!
这人是看到了朝廷弊端。
这肯定是有志之士!
虽然这篇文章也有他不喜欢的地方,比如这一句:内府外府之储,自将取之而不匮矣。
尼玛这是惦记上我的内帑了吧?还把内府排在了外府前面!
怎么?有事先花内府的?
总结:这人可以用,甚至重用,但终究不是自己人。
用完就可以一边去了。
安平帝不知道的是,贾蓉也很无奈。
若没有这几句话,可能这篇文章要排在殿试百名以后的位置上,哪怕他是会元。
谁让阅卷首席是李敏之呢?
若李敏之那一关都过不了,皇帝喜欢有何用?难道安平帝还能认认真真的看完三百份殿试文章,然后把他的文章重新提拔为一甲?
虽然安平帝的勤勉是大家公认的,但贾蓉不敢赌。
万一这只是谣传呢?皇帝身边可从不缺溜须拍马的人。
暴君最喜欢听什么?
当然是喜欢夸赞他仁爱。
夸赞的人多了,外面人不知情,自然都以为他是仁君。
同样,忤逆不孝的人最喜欢什么?
当然是人们夸赞他孝顺。
孝名远扬时,他就是孝子了。
尤其是安平帝除了勤勉之外,孝顺也同样被人传颂。
真孝顺,把自己老子孝顺的修道去了。
没少伺候丹药吧?
披麻戴笑。
……
不得不说,贾蓉纯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。
李敏之是谁?
远近闻名的大儒,受人尊敬!
他可能因为一场殿试阅卷就损害自己的名声,把堂堂会元丢到第二三百名去么?
当然不可能的。
虽然贾蓉刻意的改变了一些自己的笔迹,但在李敏之这些人看来更像是班门弄斧。
殿试没有誊录官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
考官需要知道考生的笔迹,从而知道考生会试的名次,以此来确定考生殿试的名次,至于糊名……那只是给考生心里安慰罢了。
比较离谱的,有传闻名字好听,能格外提拔做状元。
贾蓉排在第三就是李敏之亲自安排的。
原本贾蓉应该排在第十的。
只是文章里有句话,李敏之看了很舒适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