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一个成功的女政治家
第116章一个成功的女政治家 (第2/2页)宣太后与义渠王的恩怨就是如此。
宣太后和义渠王之间的这一段情缘,最终在宣太后的铁腕手段下结束。历史留给我们的,不仅是它的一段段过程以及过程最终酿成的结局,还有其贯穿始终的原因。恰如此次宣太后斩杀义渠王,实际上是没有多大必要的,因为义渠王本已经风烛残年,脑袋尚不清晰,何谈保家卫国?那么宣太后杀死年迈的义渠王又是何因呢?综合各方面因素,可以总结以下几点:
第一,义渠王已无利用价值。一开始秦国并没有想要彻底地剿除义渠国,一来这么多年,秦国尝试了多次,在重创义渠国之后,他们总是能够死灰复燃;二来,秦国忙于东方六国战事,对于西方部落国家,一直都以安抚为主,特别是宣太后掌权之后,对于西方的控制更加严密,完全没有必要去剿除之;三则是宣太后为义渠王生下了两个儿子,希望他们能够继承义渠国的王位,更好地为秦国所用。因此,宣太后最后诛杀义渠王,关键之处就可能在于其两个儿子身上,因为此后的历史记载中,宣太后和义渠王所生的两个儿子都不知所踪,他们可能夭折,宣太后没有了后顾之忧,又不能让义渠王死后义渠国发生变乱,索性一不做二不休,主动杀了义渠王,在敌方群龙无首之下,飞速剿灭义渠国。
第二,秦国扩张政策的需要。经过30年的奋斗,秦国不仅稳定了戎狄义渠国,而且还通过义渠王的无作为,而使得义渠国不断衰退。反观秦国,在东方不断开疆拓土,攻城拔寨,天下虽大,却已经没有了势均力敌的敌手,国内则不断地发展生产,改革政治,招揽人才,国家不断强盛。此消彼长之下,秦国和义渠国,早已经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对手了。此外,宣太后和义渠王其实是有感情的,否则十年之前,秦国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义渠国剿灭,然而这种感情又是不纯洁的,它从国家的层面出发,和个人的感觉交织,让宣太后享尽齐人之福的同时,也不断忍受着心理上的痛苦。假作真时真亦假,真作假时假亦真,但不论是假戏真做也好,还是真戏假作也罢,到了这个时候,都应该结束了。
第三,宣太后的个人原因。宣太后并不是一个专情的人,秦昭襄王嬴稷也知晓自己母亲的秉性,只要不威胁国家社稷,他即使亲政,也对其置若罔闻。因此,宣太后除了魏冉和义渠王之外,还有许多的男宠,其中最为著名的,就是魏丑夫。历史记载,自范雎入秦之后,为秦国定下“远交近攻”的国际方略,秦国在东方的进攻,无论是政治上、外交上还是在军事上,都一路所向无敌,这在引发了秦昭襄王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之后,激发了他诛杀外戚,重掌政权的意志和铁腕。宣太后一家统治秦国40年,权力终于回复到秦王嬴稷手中,宣太后从此开始了颐养天年的生活。但是风烛残年的芈八子,并没有就此甘于寂寞,而是喜欢上了男宠魏丑夫,用感情上的充实来弥补其在政治上的失意。因此可以看出,宣太后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都游刃有余,实则是与其性格有关,她为了把握时机,彻底稳固秦国,不惜杀了跟随自己30年,每日如胶似漆的义渠王。
如宣太后这般人,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女人,更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。她以女人特有的美貌俘获了秦惠文王的屡次临幸,以女人的柔弱让秦武王对其疏于防备,以女人特有的气质,让义渠王斗志尽消,她又以男人心目中女人柔弱、目光短浅、心胸狭隘、没有野心等形象,在秦国的历史舞台上出场,培植自己的势力,扶持儿子秦昭襄王嬴稷即位,其后母以子贵,成为秦国呼风唤雨的人物。
当然,秦昭襄王嬴稷也是一个深谙韬晦之术的君主,他能够在位56年,成就功名大业,为秦国开疆拓土,定然有其过人之处。
秦昭襄王自即位起,就对自己和母后宣太后进行过对比分析:自己年龄幼小,并非嫡出,在秦国比不上一般王子,所以并无威信,能力和经验都十分缺乏;反观宣太后,其有聪慧的政治头脑,从后宫中一平凡女子一直走到太后的位子,乃至执掌国家大权,可谓玩弄权术于股掌之中,秦国上下罕见敌手。左右权衡之下,秦昭襄王乖乖服从宣太后的统治,也没有想要亲政的任何举动。在这期间,更是大肆封赏魏冉等人,让他们对自己疏于防范。
魏冉则因为掌握着国家军队,一度嚣张跋扈,目中无人,但他却对宣太后畏惧三分。因此,在秦昭襄王准备封赏王族时,魏冉毫不犹豫地将大权交到宣太后手上,因为他认为只有宣太后掌权,自己的地位才可确保。
于是,秦国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操纵下,将宣太后与秦惠文王嬴驷的另外两个儿子:公子巿和公子悝,提到了储君的位置。这就大大地削弱了秦王的实际权力和威信。当然,秦王仍是秦国唯一的君主,虽然宣太后控制着秦国的实际权力,但是秦王的神圣性依然是不可侵犯的。因为秦王毕竟是秦国名义上的君主,只有确保他的权威,秦国才能够政令严明、上通下达,国家才能够井然有序。特别是在对外战争中,秦国只有一个君主,才能够保持秦国军事命令的单一性,秦国军队才能够感觉到是在为秦国卖命,而不是为太后一家卖命,打起仗来才会所向披靡。
秦国宫廷的这些微妙关系,宫廷内外皆一清二楚,只是他们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,习惯了秦国由宣太后执掌政令、昭襄王作为代表的政治形态,以及魏冉执掌军权以及臣下各自尽忠职守的政治运行方式。因此可以说,秦国能够有当日的局面,是宣太后、魏冉、秦王以及廷下众臣相互配合的结果。等到秦国由乱到治、由弱变强,秦昭襄王嬴稷积累的实力足够强大时,秦王才决定剪除宣太后家族集团的势力。
秦王虽然毫不犹豫地对舅父魏冉出手,但是对于宣太后,他只是剥夺了其政治权力。宣太后的风流韵事,他并没有去管,或许这应该算是权力与私情的一种妥协。
甚至宣太后到了大病不起,即将“香消玉殒”之时,还念念不忘地要魏丑夫为其殉葬。所谓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,听闻宣太后竟然要让自己殉葬时,魏丑夫十分不甘愿,所以他主动走到宣太后处,希望通过游说,能够让她打消让自己殉葬的决定。
魏丑夫对于关乎自己性命的事情,可谓煞费苦心,甚至还找了大臣庸芮帮助其向宣太后进言。庸芮一到宣太后寝宫,便直接问宣太后道:“人死后,是否真的会下地狱或者上天堂?是否人的魂魄能够不散失?”
宣太后一直是个实干家,加上她并没有摸清其意图,对于庸芮此问,便直接回答说,依照本宫的估计,或许这世界上,根本就没有灵魂一说,人死如灯灭,尘归尘、土归土。
庸芮闻言,淡然笑道:“如果人死后是没有知觉的,那么太后此举,岂不是白白牺牲了心上人魏丑夫的性命?假如人死后是有知觉的,那么太后试想,先王(秦惠文王)这几十年来,应该一直怨愤着您,他死后的灵魂必定日日想着有朝一日您能够去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。太后如果不幸,去了阴间,向先王补过还来不及,哪还有机会跟魏丑夫缠绵悱恻,哪还有胆量在外面行风流之事呢?万一让先王发现了这个魏丑夫,岂不是意味着他要承受红杏出墙的惨事,而给太后惹出大麻烦来?相信到时您和魏丑夫都会有麻烦。”宣太后一想,果然很有道理,自己都要死了,何苦还要拉着一个无辜的人为自己殉葬呢?于是应道:“你说得很有道理,就照你说的办。”(《战国策·秦策》)
魏丑夫虚惊一场,终于平息了太后让他殉葬的心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