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、
二、 (第1/2页)1955年的台湾,陈瘦棠26岁,在《铃兰》杂志社已经做到副主编。
1955年的夏天,陈瘦棠忙的脚不沾地,因为一场中学生征文比赛。
为了给这个疲倦的夏天搞点新意思,主编一拍脑袋想出了征文比赛这个主意,面向14-17岁的在校学生征集作文,题材不限,由《铃兰》评出一二三等奖,除了奖金和奖品,获胜者作品还将在《铃兰》上刊登,顶有资质的小作者还有机会成为《铃兰》的签约作者。
《铃兰》杂志当时在台北颇负盛名,征集令一出,信件就如雪花般飞扑进杂志社,一整个夏天,陈瘦棠都在审稿子。
然而多是些陈词滥调,看的陈瘦棠昏昏欲睡,直到某天午后,他看见了一篇古怪而灵动的文字。
一整个夏天的疲沓一扫而空,陈瘦棠盯着那作者的名字,周默玉。
性别暧昧的名字,它是男,还是女?
这个问题困惑了陈瘦棠整整一个星期。
直到一个星期后的决赛上,陈瘦棠终于得见周默玉的庐山真面目。
决赛选在休息日,是现场作文,杂志社在附近的中学租了一间教室,陈瘦棠是监考官,名牌由他一张张地贴在桌子上,周默玉的位置在最靠后,贴的时候,陈瘦棠用手努力抚平了褶皱。
然而周默玉却一直没有出现。
直到考试开始后二十分钟,门突然被唐突地推开,一声巨响引得所有人都朝门口看去。
周默玉就是这么一个人,乍一出场,就要万种瞩目。
十七岁的周默玉一手扶门而立,她穿着黑色的中学生制服,留短发,光脚踩白球鞋,众目睽睽里她咧嘴尴尬笑一笑,然后转过头来对着监考官陈瘦棠做了简短解释:“睡过头了,抱歉。”
然后她径直朝唯一的空位走了过去。
整场考试,陈瘦棠都在用余光瞟她。
周默玉是个女孩子,周默玉原来是个女孩子。
一个有着飞扬的眉和犀利的笔的女孩子。
她的牙齿也挺利,别人都用钢笔,她却用木铅笔,蹙眉时用牙齿去嗑笔身,像只磨牙的仓鼠。
她作文写的飞快,距离结束还有半小时时就交了稿,算一算,前后她写完这篇文章只用去半小时。
她交了稿,冲陈瘦棠微微鞠了个躬就跑了,裙裾飞扬,像要去赴什么约会。
十七岁的周默玉,整个人就是一句大写的“少年不识愁滋味”。
陈瘦棠用剩下的半小时逐字逐句看完了周默玉的决赛文章。有一类人天生是文字的放牧者,用一管魔笛指挥着她的羊群,在白云下山坡上群山间溪水边恣意来去,而周默玉无疑就是这种人。
她令陈瘦棠惊讶。
也令他觉得宽慰。
来到台湾已经六年,这片日殖已久的土地像是一片文化的荒漠,本岛居民对于汉文学的了解令人沮丧,而现在竟然有一个十七岁的小姑娘有着这样的天赋!多么令人欢欣鼓舞。
在还没有看其他人的卷子前,陈瘦棠就在心里内定了这个小姑娘为第一名。
但是最后,周默玉到底没能第一名。
一位与主编交好的政界显要的女儿也参加了这次征文,碍于种种关系,周默玉只好屈居第二。
陈瘦棠内心觉得好愧疚,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给周默玉,表达了对她的赞赏,坦诚自己的无奈和无能为力,向她致歉,并且同她说自己说服了社长与她签约,她若有作品,可以寄来《铃兰》社,杂志必报以优酬。
周默玉没有回信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