功夫看书

字:
关灯 护眼
功夫看书 > 明末逐鹿天下 > 第140章 冬小麦

第140章 冬小麦

第140章 冬小麦 (第1/2页)

4328年,九月二十日。
  
  苏河带着秦王府文武官员,来到汉中城外最大的农场。
  
  这里的稻谷完全成熟,饱满充实,金黄色的稻穗,看着就让人心情愉悦。
  
  户部侍郎钱富文陪在苏河身旁。
  
  他向苏河介绍道:“秦王殿下,去年因为战争抽掉大量劳力。
  
  春耕时劳动力不足。
  
  汉中府大部分水稻田,春耕推迟了一个月左右,去年十月份之后才开始收割。
  
  去年小麦和水稻产量与正常年景差不多。
  
  四川那里分田地之后,农民积极性更高,平均亩产增长一成。
  
  汉中郡和宝鸡府去年水稻和小麦没有增产,主要是错过农时导致的。
  
  还好我们在各地修建有大中小型水库和水渠,去年粮食没有歉收。
  
  今年年景很好,又没有错过农时,汉中郡和宝鸡府大部分地区,水稻小麦已经收割完。
  
  汉中这里天气有些异常,水稻晚播了十多天。”
  
  苏河来之前,已经看到各地上报的粮食平均亩产。
  
  小麦平均亩产四百斤,水稻平均亩产四百五十斤,红薯平均亩产一千八百斤。
  
  现在没有化肥农药,没有高产种子。
  
  能达到这样的产量,还是精耕细作,施用沼气肥、农家肥的结果。
  
  这个时间收水稻,稍微晚了一些。
  
  苏河预计他面前,这片水稻田亩产会更低。
  
  他们现在使用华夏流传许久的阴阳历,它通过观察太阳和月亮,确定每一年和每个月。
  
  为了修正地球公转的时间偏差,还有闰月存在。
  
  苏河已经让田家鹏编修更精准的阴阳历。
  
  现在用的历法,在后世被称为农历。
  
  这种立法的主要作用,就是指导农业种植,一年被分为二十四个节气。
  
  它比后世所用的公历,要晚一个月左右。
  
  “秦王殿下,镰刀呢?”
  
  新任吏部侍郎田文恒,一脸疑惑的问道。
  
  苏河看像田文恒,他提拔这个人,准备让他接任吏部尚书。
  
  就是田文恒有一个大明现在官员,非常缺少的品质——铁面无私。
  
  他的风评,在官场中一直不好。
  
  苏河用人,讲究论迹不论心,无论他真心如何,只要表现出来他认可的品质。
  
  苏河就会毫不犹豫,提拔这个人。
  
  哪怕是这个人在伪装,只要他一直伪装下去,那也和真的一样。
  
  他提拔田文恒和钱富文,都是基于这个思路。
  
  钱富文除了没有正式参加科举,没有功名在身。
  
  表现出来的能力,担任户部尚书完全没有问题,苏河当然要提拔他。
  
  “田爱卿,乡村的农民,现在大部分用镰刀收割。
  
  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农场和乡里给军属收割,都是用牛拉收割机。”
  
  石墨坩埚炼钢产量稳定增长和高炉炼铁产量持续提升。
  
  在这个时代,钢铁就代表着生产力。
  
  机械厂有足够廉价的原料,开始扩大规模。
  
  大量的收割机、脱谷机、碾米机、磨面机被生产出来。
  
  它们的价格,村里的富农也能承受。
  
  这些农业加工机械,已经普及到乡村中。
  
  教育部尚书张祐枫建议道:
  
  “秦王殿下,使用机器收割不太好。
  
  我们不亲手下地割稻,怎么体验农民的艰辛。
  
  我建议,我们应该亲自下地,体验收割水稻的艰辛。”
  
  苏河摆了摆手,制止道:“这个没有必要,我今天带你们来,主要目的也不是让你们体验收割水稻。
  
  亲自收割水稻,这就是在作秀。
  
  大明朝那些官员经常作秀,亲自去耕种和收割。
  
  大明皇帝还亲自带领一群官员祭天,亲自播种麦子。
  
  这完全不影响,他们压榨剥削百姓的力度。”
  
  苏河认为这种作秀完全没有必要。
  
  “收割机来了。
  
  你们认真观看这个场景,要对机械农业有一定的认知。”
  
  众多官员,顺着苏河的目光看去。
  
  一群四五十岁,满头白发的老人,赶着牛车来到稻田中。
  
  农场管事王壮看到秦王殿下和这么多文武高官来到农场。
  
  他战战兢兢的走过来,给苏河鞠躬,鞠完躬说道:
  
  “微臣王壮,是汉中农场的管事,欢迎秦王殿下和众位大人来我这里视察。
  
  我们今天正式收割这片水稻田。”
  
  “我看来收割水稻的人,都是一群老年人,他们能完成水稻收割任务吗?
  
  怎么没有年轻人来收割稻田。”
  
  苏河也很意外汉中农场这里的情况。
  
  怎么全都是老年人,没有年轻人存在。
  
  农场是秦王府直接管理的土地,他们都是农业工人,农场的土地不对农民进行分配。
  
  农场的作用,主要起调节作用和托底作用。
  
  现在的农场就为了调节农作物市场,试验新式的良种和种植技术。
  
  强制给百姓推广一些,新种子和新种植技术,他们会非常抵触。
  
  但有农场作为示范区,让百姓见识到新技术的强大。
  
  之后再推广新技术,就变得非常容易。
  
  主要河道为了防止洪涝灾害,都需要留有泄洪地点。
  
  各大农场,就安置在这些重点地带,优先充当泄洪地。
  
 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问话,他小心翼翼的回答道:
  
  “秦王殿下,您打下四川之后,户部就安排原先收拢的流民,分配到四川。
  
  他们能在四川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。
  
  农场的青年,全部赶去四川,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。
  
  现在留在农场的人,都是失去家人的老年百姓。
  
  他们在农场里,干些力所能及的活计。
  
  现在收割,他们用机器还能完成。
  
  等到春耕的时候,劳动力就会短缺。
  
  我已经向上面打报告,我估计秦王殿下还没有看到。
  
  和我们一样的农场,还有很多。”
  
  苏河点点头,表示他记下了这个事。
  
  “这事儿我先记下,会安排人员到农场,你们快去收割水稻,别耽搁粮食入库!”
  
  苏河准备把一些归化的土人,优先安排到农场中,让他们彻底归化。
  
  让他们和农场中的汉人通婚,通过华夏文明强大的融合力,把他们融合成汉人。
  
  王壮听到秦王殿下的吩咐,立刻带领汉中农场的百姓,赶着牛车下田收割水稻。
  
  水稻田现在没有完全干透,牛蹄子踩在水稻田中,陷入淤泥里。
  
  老黄牛作为耕牛,早已经适应这种情况,它在水稻田快速的行进着。
  
  老黄牛拖着收割机,快速收割着稻田的水稻。
  
  赶着牛的老年人,看到收割机刀片有些高。
  
  他拽停大黄牛,调整收割机器刀片的高度。
  
  “架。”
  
  他一抖缰绳,老黄牛继续在稻田中移动。
  
  水稻收割机锋利的刀片,轻易割断了水稻秸秆。
  
  它们经过水稻收割机的梳理,整齐的倒在收割机的两边。
  
  后方有农场的农民,开始把倒下的水稻捆扎起来。
  
  搬运到后方的牛车上,拉到农场晒谷场,那里有脱粒机对水稻进行脱粒。
  
  张祐枫看着收割机收割水稻的场景,震惊道:
  
  “现在收割水稻,竟然变得这么容易。
  
  这些老年人可以使用机器,轻松收割水稻。
  
  那百姓家里的农妇,他们也能使用收割机,进行水稻收割。
  
  这样一来,剩余的青壮,就能投入到更多的重体力工作。”
  
  钱富文站在张祐枫旁边,听到他的话,道:
  
  “现在还不行,收割机的价格太高,牛的价格也很高。
  
  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收割机,他们依然选择用艰苦的劳动,用镰刀收割自家的田地。
  
  但现在也有些富农,购买收割机,其他人可以租用他的服务。
  
  很多人用一笔不多的钱,让富农帮忙收割田地。”
  
  苏河听到他们两人的谈话,道:
  
  “钱爱卿说的对,现在收割机成本太高,效率也有些低。
  
  百姓们收割田地,还是以人力为主。
  
  百姓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劳动不值钱,让他们出钱购买收割机服务,略有积蓄的人家也舍不得。
  
  现在不想自己下田用镰刀收割,雇用收割机帮忙。
  
  主要是村中做小生意的富户和之前的士绅。”
  
  苏河说出各地调查上来的报告。
  
  现在收割机,在百姓之中使用率很低。
  
  别说是现在这种简单的收割机。
  
  哪怕后世自动化程度极高的收割机。
  
  华夏大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时,机械收割价格又很低,农民这才选择使用收割机。
  
  乡村中使用最广泛的机器是脱谷机和碾米机。
  
  人力脱谷的效率太低,脱谷还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。
  
  不趁着天气好,完成脱谷工作,对粮食进行晾晒,粮食很容易发霉。
  
  舂米太过劳累,效率也极低。
  
  村民们宁可用这个时间出去打工,他们也绝不会自己舂米。
  
  他们把水稻和小麦交给乡里的小型碾米厂,十几分钟就能加工完。
  
  苏河带着文武官员,观看一会儿水稻的机械收割。
  
  他对众人说道:“我们去前方小麦田,看一看冬小麦种植。”
  
  苏河说完,他先登上马车,前往冬小麦种植基地。
  
  其他官员也登上马车,跟着苏河的马车走。
  
  文武官员非常多,他们按照职位和等级,几个人乘坐一辆马车。
  
  田文恒坐在一辆宽阔的马车中,他周围的十几个人,都是六部尚书或是侍郎。
  
  卫生部尚书是王后娘娘,今天没有来,其他尚书和侍郎都在这里。
  
  他冲着众人抱了抱拳,询问道:“在下才疏学浅,不懂冬小麦是什么?
  
  在座的各位,有没有人知道,冬小麦是哪种作物。
  
  我活了三十多年,还从来没有听说,有小麦能在冬天种植。
  
  冬小麦应该不是冬天的小麦。
  
  我听说红薯就产自东方一个叫做美洲的地方。
  
  冬小麦是不是也是一个产自东方,它是东方的小麦,简称东小麦。”
  
  户部尚书张德志认可这个分析:“我觉得田侍郎说的对,小麦不可能冬天种植。
  
  这应该是东方的小麦,不知道这种东小麦产量怎么样。
  
  如果它们真的能达到红薯的产量,那真是天下万民的幸运。”
  
 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高官,知道如果有高产品种的小麦,这意味着什么?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夜的命名术 斗罗大陆5重生唐三 我有一剑 开局签到荒古圣体 万古神帝 帝霸 人道大圣 万道龙皇 陆娇谢云瑾 剑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