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五十二章 女大当嫁(一)
第一百五十二章 女大当嫁(一) (第1/2页)乔淑妃是刘贵妃进宫前,最得宠的妃子,按说最恨刘家,但随着刘家势力越来越大,她为了给娘家谋福利,又不得不投靠过来,帮着贵妃压制太子。
但皇太后当年中毒卧床不起,先皇命乔太淑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。乔太淑妃殚精竭虑,对皇太后十分尽心,现在,太子继位成为新皇,昔日皇后尊为太后,乔太淑妃一跃成了新皇感恩的人,儿子廉郡王水涨船高,被册封为廉王。
乔太淑妃明着巴结刘贵妃,暗地里却没少帮助太子,还让娘家把侄女送给太子做妾,现在,太子登基,乔桂芳因姑姑的功劳,被册封为妃。
仁亲王妃认为乔兰芳有这些资本,京城哪个女子,还能和她争钱隽?谁想她觉得板上钉钉子的事情,丈夫却不屑一顾。
仁亲王想要的不是权势,而是安全,不被皇上忌讳的平平安安,女人,如何能懂得这个道理?他早给钱隽相好了结亲的对象,乃是翰林学士卢然的大孙女卢玉莲,此女虽然容貌平庸,但才华出众,素有贤名,将来一定可以主持得了这偌大的亲王府。
仁亲王这个心思一说出口,就被钱隽坚决拒绝:“我是娶媳妇,不是找幕僚,要那么大的文才做什么?”
仁亲王特别不高兴。可他也不想一想,自己娶了两个老婆,都人比花娇,凭什么让儿子娶个无盐女?
或许,他的内心是这么想的:你老爹已经吃够了美女妻子的苦,儿子你就该接受老子的教训,娶个平常女子吧。
可惜,他的心思,钱隽根本就不领会。
也是啊,你犯的错误,不自己改正,难道指望儿子娶个无盐女,就证明你没犯错了吗?
虽然卢玉莲比无盐女漂亮多了。
再说仁亲王妃刘彩琴吧,她第一个向钱家女眷发出请柬,让人家来参加女儿的及笄礼。就在她等着看钱家女眷笑话的时候,皇太后却先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。
事情来的突然,韦氏、文瑾,甚至包括钱先聪,都是懵的。
原来,皇上有个姑奶奶芝兰公主,是高祖太皇太后养大的,太后中毒不久,她就忽然死了,芝兰公主的女儿玉洁,小时候脸色白皙如玉,圆润如满月,还是太后赐的名,没想到此女命运却很凄苦,她十四岁时定亲,次年娘亲就死了,宗室怀疑男方命硬,本来是要退亲的,但最后不知为何不了了之,十七岁成亲前夕,父亲又抑郁而终,她不得不守孝,这一等就是三年,未婚夫却得了病,男家那边的人心眼挺坏的,明明儿子缠绵病榻,却瞒着女方,让玉洁郡主嫁过去冲喜,结果不到两年,玉洁郡主便守了寡,几年过去,太后康复,再出来理事时,玉洁郡主已经二十七岁,却还是个处女之身,在夫家任人欺凌,过得惨淡无比。
玉洁郡主的公公李凡,是个动不动就拿出大道理压人的道学先生,太后曾想让他对玉洁郡主好些,谁想老道学夫妇竟然给太后派去的楚公公讲起了孝经,楚公公狼狈而归,给太后出了个釜底抽薪的主意——给玉洁郡主赐婚。
虽然这个时候,女子二婚已经有人诟病,但还没到那种被认为是丢人败兴的程度,皇太后让楚公公安排玉洁郡主出家,先脱离李家,然后,不等玉洁郡主剃度,她便下懿旨让她嫁给钱先聪。
李凡气得要死,但玉洁郡主已经脱离李家,他再能强词夺理,也没有说话的份儿。
都说玉洁郡主命苦,但钱先聪觉得自己亦然,他还在二哥钱先诚跟前自嘲:“还能苦到哪儿?不信能比我在西疆,被鞑靼奴役的日子更难过!”他本来生性豁达,听楚公公讲了玉洁郡主的事儿,便同情心泛滥,恨不能用尽自己的心力,好好怜香惜玉一番,哪里还挑剔玉洁郡主是个二婚女?
何况是皇太后赐婚,钱家人也没资格说赞同还是反对。
文瑾首先挺高兴的,养父若没有太后这么高压,还磨磨唧唧说什么将来让文翰的儿子给自己顶门就好了,他不打算再成家的话,韦氏就算有心,但山阳那边认识的人,显然配不上钱先聪,而京城她又一个人也不认识,这份好意便没有能力实施,只能暂时搁置,现在,既然有人帮着解决这个大麻烦,韦氏和文瑾都乐见其成。不然,钱先聪成家的时日,还不知道拖到何时。
韦氏没想到问题竟然这么就解决了,竟然还是个身份尊贵的郡主,觉得简直是天上掉馅饼。她是个善良无私的人,一点儿也没想到,自己有个如此尊贵的郡主妯娌,在这个家中,还有没有地位可言。
钱先聪的亲事,就在刘彩琴给女儿钱玉凤办及笄礼的第二天,韦氏不得不派人送了帖子道歉,说自己和家人准备迎亲,分不开身,不能去亲王府观礼。
刘彩琴一肚子鬼火没法发泄,韦氏的理由太过充分,不管是谁,都会表示谅解,她的阴谋诡计就这么胎死腹中。
皇上赐给钱先聪的宅子,前后共四进,还带有两个跨院,这在京城高官里,算是小的,但钱家只有五口人,二十来个仆人,倒有少半的房子空着。
现在郡主要进门,韦氏自动搬到了第三进院子,他们夫妻住上房,文翰夫妇住厢房。
文瑾也不想留在第二进,却因为身份,不能一个人住到第四进去,她转了半天,见二进院儿的倒座房和西厢房前面,有一片空地,原来这里应该有房子,现在拆除了,种了一小片花木,她指挥人在西厢房的山墙开门了个门和窗户,然后又把另外一间也和这边打通,变成一个明间,一间内室,原来正式的房门,她给改成了窗户。这样,她既住在二进院子里,又有自己的**空间。
韦氏看到文瑾折腾,只皱了皱眉,没有说什么,毕竟女大不中留,文瑾一旦有了合适的人家,很快就要出门了。
玉洁郡主的嫁妆,在婚礼的前一天,由文翰带人迎回来,虽然多是当年的旧物重新翻新的,少部分则是皇太后的赏赐和亲戚的赠礼,就这些,也足足抬了四十八抬,把钱府外院摆得满当当,还不算早早布置在新房里的红木千工床、梳妆台、衣柜、博古架等,韦氏觉得这实在太奢华了。及至听抬嫁妆的仆役说,京城贵女出嫁,多数是六十四抬,震惊不已,暗暗替文瑾着急起来。
现在钱先诚的地位,再加上又有高嫁低娶的习俗,文瑾得多少嫁妆,才不至于被夫家小看呢?小叔钱先聪,也就仗着皇上赏赐的一点家底过日子,他的俸禄不多,再加上又是清水不能再清水的衙门,没有一丝一毫的外快,如何能一两年就给文瑾备出那么丰厚的嫁妆来?
文翰和嫣然听了韦氏的唠叨,都忍不住叹气,文瑾再能干,手头也不可能有那么多钱,就是有那么多的银子,也买不到那么多家具、衣料、首饰、器皿,郡主的好些嫁妆,都是街面上很少看到的精品,那是一点一点积攒起来的。
文瑾不知道二伯母忧虑什么,她只觉得憋闷得很,刚到京城,忙着学习接人待物的礼仪,现在,又忙着给自己娶后妈,眼看两个月过去,夏天都快过完了,她连京城的大街什么样,还没看到过呢。
一家人心情复杂地迎来了钱先聪的大婚。
文翰和钱先诚、钱先聪稳稳当当,他们从启蒙开始,就要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,到了京城,发现并没怎么走样,很快就适应了,嫣然也好一些,毕竟路家姑奶奶曾经在京城住过几年,而她的礼仪,都是这位姑奶奶教的,只是没这么多、这么繁琐,文瑾和韦氏就惨了,农家若是讲究这么多,哪有时间干活儿?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