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5章秦使突至诉秦意
第645章秦使突至诉秦意 (第1/2页)打死赵括也想不到,秦国的使者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前来赵国。
明明自己这边才刚刚要派出使者往秦国那儿示弱,秦国却主动找上了门来,难道秦国也要向自己示弱?
赵括和平原君商量了足足一日,也没能得出任何的结论。
这种情况并没有掌握在手中的感觉显然并不好受,赵括这只小蝴蝶不断成长的同时,终于将这熟悉的战国变成了新的历史。
赵括知道,再想要未卜先知,恐怕没有那么简单了。
当即,在安慰了平原君一番,让其归家休息之后,赵括随即唤来了孙崮。
这样不受控制的情况,赵括可不想再经历了,而想要摆脱这样的窘况,情报至关重要。只有足够多的情报,才有可能做出最为准确的判断。
成立羽林卫已经数年,如流水一般的钱帛投入进去,也是时候要发挥出些作用了。
这边赵括还在细细交代着孙崮关于羽林卫未来的发展,那边才刚刚入城的秦使,却已经迫不及待地递上了国书,并请求单独觐见赵括。
单独二字,倒是令赵括很是有些意外。
毕竟秦赵这样的大国,互相出使,极少会在私下进行,除非是故人之交。但显然,赵括在秦国可没啥沾亲带故的。
要求「单独」见面的可能性不多,要么就是要玩什么「图穷匕见」,要么就是秦王真的有什么秘密需要私下达成协议。
当然,秦国如今依旧还是天下一地的国家,而秦军更是先有败绩,再如何也不至于玩「图穷匕见」这么低档次的东西。因此,根据赵括的判断,大体秦国还真有什么事情要跟自己商议。
不过具体是什么事情,赵括却是根本想象不到。
既然猜不到秦王想要做什么,那就先见了再说。
当即,赵括大手一挥就同意了秦使单独觐见的要求。
秦使来的也倒也很快,确切地说,秦使笃定着赵王一定会很快接见自己,一直就等候在宫门之外,等候着赵王的召唤。
很快,在宦者的带领下,秦使来到了赵括所在的偏殿之中。
一番见礼,将宫人屏退之后,秦使也是当即递上了秦王亲笔所写的国书,并道明了此行的目的:「我王有感于秦赵之争,令诸国震动,生灵涂炭,秦赵皆为所累而无所得。故,特遣下臣使于赵,说于王,以求秦赵化干戈为玉帛,定互不侵犯、干涉之盟约。」
闻言,赵括眉头略略皱起,却是不曾答话。一边翻阅着秦王的国书,一边在心中掀起了波澜:什么情况,秦国这是打不动了,跟自己求和吗?
可是通篇看这国书,也没有求和的诚意啊!
说的除了两军的损失之外,就是他国之所得。的确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,这几年的确是损失惨重又一无所获,可赵国不是啊!
从长平之战的损失惨重,却收获颇丰;
到抗燕之战的损失一般,却有一郡之得;
再到刚刚结束不久的洛城之战,赵国兵力损失不过五万,却是拿下了九原和淮泗两个大郡。
可以说,赵国在与秦国的战争之中,一直是占到了便宜的,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,赵国的损失是越来越少,而便宜越占越多的。
这样的情况下,我赵国为什么要跟你秦国修好?
还什么互不侵犯、互不干涉?
要是你打周地的主意,难道我还能不出兵?
赵括在心中有些不屑地想着,忽然间,就是一惊。
对呀,我为什么一定要出兵?自己本身把周地给魏国,就是想要让魏国给自己挡住秦国的啊!
若是秦国进攻周地之时,自己不出
兵周地抗秦,反而率卒北上灭燕?
即便秦国得之周王畿之地,赵国也能拿下燕国之地。
秦国得到的不过是一块四战之地,而赵国可是扫平了自己的大后方,彻底地根除了被拖后腿的可能啊。
两相比较下来,赵国是绝对能够接受的。
或许,这才是秦国所谓的「互不干涉」的全部意思——各自攻伐所需。
好像有点儿意思啊!
当然,赵括很清楚,这「互不干涉」之中,也有两个前提条件:一是两国国力、军力相当,都无法进行两面作战;二则是两国所求相当,互相都有信心在对方结束战斗之前,拿下自己所需。
国力、军力自不必多说,若是赵秦任何一方能有碾压的态势,也就根本不会有此议题,落后的一方早就去找盟友合纵连横去了。
这所求相当,却需要两国的默契,甚至跟时间还有关系。
比如这周王畿之地,若是明年或是后年秦国就派兵进攻,在没有赵国阻扰的情况下,魏国根本挡不住秦军,恐怕连一个月都坚持不下来。
可要是等上个两三年,魏国的国力渐渐恢复,秦国想要拿下周王畿之地就没有那么容易了。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