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06章 秦王剑指周王畿
第406章 秦王剑指周王畿 (第2/2页)总算是卿秦还算给点力,终于在王上限定的时间里将兵力给凑齐了。可那边的武器分配和粮秣供应又出现了问题。
边军和蓟城军的矛盾也在一次次的武器分配中愈演愈烈,武备的充足与否,显然关系着战士的性命,自然每个将领都想要更多、更好的。
战力更强的边军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应该优先补给,应该配置最好最强的武器,可蓟城军自认为是王上的亲卫军,哪管你战力强弱,肯定要优先自己啊。
于是,本就互相看不上的两路兵马,差点就在军需出上演了一场全武行。
国相栗腹,对于这样的情况显然并没有太多的经验与办法,只是按照自己的一厢情愿,将各自主事的校尉各打了二十军棍,至于武备等物,也是二一添作五,平分了去。
这样看似
“一碗水端平”的做法,其实隐患巨大。先不说边军和蓟城军的人数相差悬殊,平均分根本就是不平均的问题,就说这床弩,本就没有多少架,还分作两边,边军倒还好,还知道要集中使用,蓟城军可完全没有这样的觉悟,床弩一发下来,便有样学样地如同发糖果似的,分发到下属各部。
好好的战略武器,硬生生地变成了一杆杆稍强一些的弓弩。当然,碍于国相栗腹的权威,边军的将士们明知不妥,却也只能忍气吞声。
若说武器的分配问题,还只是稍稍影响了燕军的战力,粮秣的问题就真的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了。
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的道理,栗腹还是清楚的。眼见着调拨的粮草迟迟不能到位,栗腹甚至有种想要打开自家粮仓补给军粮的冲动了。
从各城县调集的粮秣,栗腹只是一纸公文下去,没有计划没有安排,导致不少城池的粮秣先要运到郡治中,再统一运往蓟城,这一来二去,能不慢吗!
好在的是,燕国出使秦国的使者传来消息,秦国已经答应出兵牵制赵军,正在集结行军之中,如此一来,晚上几日出兵倒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,毕竟也可以稍稍等等秦军的节奏。
或许,这便是所谓的错有错着?不管怎样,无奈之下的栗腹还是只能硬着头皮向燕王申请暂缓出兵。
好消息是,燕王显然也知道栗腹到底是个文臣,处理这些军务不能得心应手也是应有之意,倒没有为难栗腹,甚至一句重话都没有讲,就又给了栗腹五日的时间;坏消息是,因为燕军开拔的延后,即便蓟城已经实行了相当严厉的宵禁手段,却也依旧没能阻止消息的外泄。
“燕军大肆集结,人数超十万,其意图不明。”的消息,如同雪片一般飞速地朝着各国国都所在地传递而去。
很快,在燕军尚未开拔之前,赵括和赵国的朝廷都得到了这个消息。可令人意外的是,不仅是赵国朝廷,就连赵括也对这个消息无动于衷,仿佛燕国的一切根本无需理会一般。
赵国朝廷上下有如此想法倒也属正常,毕竟赵国才将当世最强的秦国给打败,而燕国作为秦国的小老弟,又岂敢打连他大哥都不是对手的赵国的主意?
有着这样自大的想法,无视燕军大肆集结的消息也就再正常不过了。至于赵括那边,不是不想理会,而是没有精力再去理会了。
因为燕国这边迟迟没有行动,草原上的胡人,却没有惯着赵括的意思,依旧按照他们的既定计划,开始一路集结向南,而最近的部落甚至已经迫不及待地逼近了桑干城一线。
简直是狂妄!好在,这个消息,显然燕国的君臣都并不知道,否则的话,燕军恐怕还会继续推迟开拔的时间,至少让胡人和代地的赵军打起来再说,如此赵括势必分身乏术。
即便如此,赵括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。燕军的消息既然能够传来,想必应该就快要开拔了,这就很难受了。
赵括是打胡人呢还是直接回邯郸呢?要知道,从蓟城到邯郸城可要不了太长的时间。
打胡人,一旦燕军突然出现在邯郸城,赵括又已经带兵出征,万一邯郸真出个什么意外,就悔之莫及了;带军回邯郸,当然是最为妥当的,可是师出无名,不是谁都能理解燕军集结必定是为了赵国而来的,而眼前的胡人入侵却是实实在在的。
不得不说,误打误撞中,燕军的开拔时间令赵括很是难受。当然了,若是此时燕军已经按照原计划开拔,或许赵括会更加的难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