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1章 这画面不对啊
第151章 这画面不对啊 (第2/2页)至少也应该给一个员外郎。
这可是从五品高官。
别看一个是正六品,一个是从五品,好像就差了一级。
实际上两者天差地别。
六品依然属于低级官员行列,五品则迈入了中高级行列。
看似一小步,实则是一道巨大的门槛。
大多数官吏,一辈子都被挡在这道门槛之外。
现在这群大佬竟然主动打破规则,要让他一步登天,成为从五品的高官。
还要将黄河改道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。
这太儿戏了吧?
莫非平时这些大佬,就是这么决定国家大事的?
很快他就发现,并不是。
这群人不正在为,应不应该迁都打嘴仗的吗。
这才是他想象中的画面啊。
可为何黄河改道这么大的事情,就这么轻易通过了?
还是说,他们根本就不重视此事?
可这不可能啊,治黄向来是朝廷的头等大事。
如果不重视,自己怎么会出现在这里,又怎么会突然就变成从五品水部郎中?
从震惊中清醒过来,他终于想通了一切。
其实大家心里,早就默认黄河改道之事,只是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扛事儿。
他恰好站了出来,还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。
关键是,他能出现在这里,就代表着皇帝已经同意。
那他们又何必做那个恶人呢?
顺水推舟,将这个没人敢碰的脏活累活,甩到他头上。
失败了,责任是他白英的。
成功了,功劳大家分。
想通了这一切,他心中不禁苦笑。
果然,能在位列中枢的大佬,没有一个是简单的。
只有自己这个闯入者,还懵懵懂懂的。
但……那又如何,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。
就算坠入地狱,也要让黄河回归故道,改变山东的困境。
大殿,关于要不要迁都的争论,已经进入白热化。
一直旁观的朱标,见实际差不多,终于站了出来。
“诸位说中原贫瘠……却忘了秦汉隋唐,靠着中原的物产,就养活了数千万人。”
“我知道你们想说,今时不同往日,现在的中原确实不如往日。”
“但莫要忘了,黄河回归故道,河南南部、山东大部、北平南部(包含今河北南部),都将重新富庶起来。”
“淮水流域的情况也将得到改善,不但不用朝廷赈济,还能提供大量的赋税。”
“如此一来,就可以减少对南方的粮草的需求,从而减轻南方百姓的压力。”
“况且,黄河回归故道之后,也更加便于行船。”
“漕运船只走大运河入黄河,转伊洛二水直达洛阳,也非常方便。”
“在这种情况下,将新都放在洛阳,也并不会增大多少漕运压力。”
“而将新都放在这里的好处,方才诸位也已经说的很清楚了,我就不再赘述。”
“我要补充的是,洛阳当前的实际情况。”
接着,他就将洛阳周边的详细数据,一一拿出来。
从土地到人口到经济,再到交通……
这都是他实地考察得来,可以说非常详尽。
他没有提恢复隋唐运河的事情,现在提反而会增加群臣的担忧。
等迁都完成,修改运河路线,就成了必然之事。
“洛阳乃十三朝古都……从各个方面,都比应天更适合当大明都城。”
“迁都,眼下来看确实有些劳民伤财。”
“但从长远来看,却利大于弊。”
“诸位皆朝中重臣,目光当放的长远一些,为将来计,为子孙计。”
“莫要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迷惑,最后因小失大。”
他这一席话可谓是一锤定音,确定了迁都大基调。
纵使还有人心有不甘,也不敢在说什么。
现在才洪武十七年,老朱威势正盛,大小事务一言可决。
迁都的事情,连朱棣都能无视群臣自行决定,更何况是他。
之所以把大家喊过来讨论,不过是为了统一思想。
毕竟这不是一件小事,营建新都也需要方方面面配合。
统一了思想,才好办事。
在朱元璋和朱标没有发话的时候,大家还能讨论一下,发表各自的意见。
现在朱标亲自站出来表态,并且还很给面子的做了详细的讲解,就代表着讨论就此结束。
迁都已成定局。
接下来话题就变成了,由谁去营建新都。
大家都不敢轻易发表意见。
尤其是李善长,那叫一个尴尬。
洪武二年,朝廷曾决定将都城放在凤阳。
负责新都营建的就是李善长。
然后在他的管理下,凤阳新都营建工作彻底变成了一个烂摊子。
打着修皇城的幌子坑害百姓,贪污国家钱粮,压榨工匠……
足足修了六年,凤阳皇城都没修建完成。
洪武八年,不堪压榨的工匠开始罢工,朱元璋才知道事情已经烂到这个地步了。
感觉事不可为,就下令停止修建凤阳皇城。
就这么说吧,也就老朱念及李善长的功劳,没有追究他的责任。
否则都不用等他牵扯进胡惟庸案,就凭这一件事情,他有十个脑袋都不够砍的。
他有没有贪不重要,整个工程烂成这个样子,他这个总负责人难逃干系。
有了这个前车之鉴,谁还敢接手这个活儿?
其实朱元璋也不放心将这么大的事情交给他们。
除了因为上次的教训,还有一个根本原因。
这次修建新都,他是准备动用军户的。
这些人大多都经过军事训练,给一把武器就是军队。
只有特别信任的人,才能担任这个职务。
还有谁比太子朱标,更让他信任的吗?
没了好吧。
当年将凤阳皇城营建工作交给李善长,那是因为太子还年轻。
现在朱标年龄够了,能力也毋庸置疑。
交给他最合适不过。
到时候咱坐镇应天,标儿坐镇洛阳,一南一北保准出不了事。
而且皇位早晚是标儿的,由他亲自为自己营建一座新都,也有特殊意义。
所以,朱元璋当即就宣布:“洛阳新都营建,由标儿亲自主持。”
“咱决定,抽调二十万军户,参与新都营建。”
听到前半句,群臣都如释负重。
太子负责好啊,出了事儿也怪不到我头上。
但听到后半句,所有人都大惊失色。
“陛下,万万不可啊。”
(本章完)